手机扫二维码即可获知最新消息哦!
作者:更新日期:2016-12-18 08:43:41来源:
养老保险的改革2017年或进一步提速。16日落幕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求:“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,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”,与历次会议相比,催促有关部门拿定主意的意味颇为明显。在现阶段中国养老金改革面临的诸多任务中,个人账户的存废无疑会是最为关键,但也争议最多的难题。
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难以为继
人社部发言人李忠去年1月就曾对外界披露,目前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工作已经基本完成,2015年将重点围绕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、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和基本养老保险投资运营等方面,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。
据李忠介绍,2013年以来,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,已经由人社部牵头,会同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、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、全国总工会等部门成立了养老保险顶层设计部际研究小组,已经形成了一个主报告+16个分报告的研究成果,2014年下半年就进入方案制定阶段。第一个改革方案就是2015年1月公布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。下一步会按照“成熟一个实施一个”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改革实施方案。
中国当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,是从1997年开始实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“统账结合”模式: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8%,进入个人账户;而单位须缴纳员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20%,进入社会统筹部分。
由于需要填补未缴费老人的养老金,也就是庞大的转制成本,个人账户已经形成了数额庞大的空账,难以为继,改革箭在弦上。
据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介绍,1997年建立的“统账结合”模式,初衷原是要发挥两者的双优势,实现预期稳定和多缴多得。但在实际执行中,由于中国老龄化程度加剧、人口跨省务工流动明显,部分地区的养老金收支已难以平衡,社会统筹部分的资金支付能力开始不足。于是,便开始挪用在职职工个人账户中的资金,来支付养老金;个人账户遂名存实亡,成为空账。
不过,个人账户的问题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制度框架,属于顶层设计,在如何改革个人账户的问题上,部门、学者专家之间的意见相差很大,这也是为何个人账户的改革过去多年“只闻雷声,不见雨点”的原因。
个人账户存废之争:
学者建议个人账户剥离
中国社科院的社保专家郑秉文等学者主张搞大账户甚至全账户的“名义账户制”(NDC),这一派的部分观点也得到了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的支持。融资方式上NDC是现收现付制,但NDC的个人账户中没有实际资金,而是对个人缴费进行记账,结合工资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等因素,作为将来养老金的计发标准。
NDC的支持者看重制度的激励性,因为NDC的要求是做大个人账户,实现多缴多得,不用真正去做实个人账户,而且产权相对明晰,有利于将这笔个人资产上解到中央进行管理。
另一派的专家则建议,将个人账户剥离出基本养老保险,让其与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等合并,使基本养老保险回到社会统筹现收现付制(DB)。其支持者包括中国人民大学的郑功成、董克用、李珍等多位教授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等。
十八届三种全会决定中曾提出,“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,完善个人账户制度”,胡继晔认为,将个人账户剥离出去,充实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,也可以理解为是“完善个人账户”的一种方式。
不久前,刚刚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发布了《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(2016)》也提出这一政策建议,第一,将基本养老金中的社会统筹账户,建立为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金;第二,将基本养老金中的个人账户,在划转国有资产做实的基础上,与企业、职业年金等合并为第二支柱的职业养老金制度;第三,通过账户层面的税收优惠,加快发展第三支柱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发展。
支持统账分离改革的一派专家认为,NDC削弱了社会保险的互济功能,扩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;没有了互济功能的需要取消养老金的可继承性,这有违社会保险法;同时NDC同样无法克服代际补偿失衡的问题。
胡继晔告诉南都记者,这一改革方案既可以解决空账运行的问题,让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回到现收现付的公共养老金模式,同时借此机会强大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。
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,是由基本养老保险、企业年金(职业年金)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等三大支柱构成。发展程度较高的OECD国家的第二、第三支柱养老金规模,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已达77%;相较之下,中国第二支柱养老金占GDP比重仅为1.1%,第三支柱则尚未建立。
一直以来,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承受了过多压力,学界一直呼吁采取政策措施,推动公共基本养老保险以外,第二、第三支柱的实际发展。
1、本网转载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信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;
2、如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。
3、若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,亦请及时通知本网,本网在审慎确认后,将即刻予以删除。
4、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,私自转载者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。
5、转载请注明来源:丹江人力资源网 http://dj.0719hr.net